7月18日,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土建与水利学院承办的2019年第71期(总第848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在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水利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坛有幸邀请到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休斯首席教授詹红兵,以《The Art of Scientific Writing》为题进行学术报告。此次讲坛由土建与水利学院毛德强教授主持,学院部分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坛。

毛德强教授给大家介绍詹红兵教授
詹红兵教授开门见山,首先给大家讲解了自己在审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投稿人提交明显超出范围的论文、未能按照作者指南对论文进行格式化、建议的评审员不合适(或没有)以及对评审人员的响应不足、不经修改而重新提交被拒绝的稿件等等。他强调论文就是科研工作者的通行证,必须严肃对待科研论文的写作。随后,他又接着介绍了一整篇科研论文的整体结构,并详细介绍了题目、摘要、关键词、方法、讨论、结论和致谢等的写作技巧。对于审稿人回复意见的处理,詹教授也给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大家需要充分重视审稿人给出的意见,在论文的讨论部分予以解释是是非常有必要的。他还语重心长地劝诫大家心中要有一把尺,切不可照搬照抄越过学术红线。

詹红兵教授给大家作报告
讲座接近尾声,詹教授对几份我院学生的论文进行了细致的审阅,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詹红兵教授给我院学生批改论文

詹红兵教授就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讲座最后,毛德强教授对詹红兵教授的报告做出了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此次讲坛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同学们认清了科研论文写作中的误区,对我院师生今后的学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 林韩祥 审稿人 姜海鹰)
主讲人简介:
詹红兵教授现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休斯首席教授(Holderof Endowed Dudley J. Hughes Chair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曾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费西讲座教授(2010-2018),现任德州农工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首席访问教授甄选委员会主席,德州农工大学学术仲裁委员会委员。曾任德州农工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教授晋升委员会主席,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研究生奖励委员会主席,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主席,美国地质学会会士(Fellow)。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詹红兵教授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学和地下水污染水文学研究,在水资源与水环境领域取得了突出研究成果。在水平井-含水层耦合、裂隙与孔隙介质中非菲克溶质运移、非达西流、非饱和与饱和流耦合、径向弥散等方面建立了具有原创新性的普适理论与新方法,已发表论文218篇,其中SCI收录183篇。SCI引用2238次,H因子28。